為什么需要鏡頭?
鏡頭等同于針孔成像中針孔的作用,所不同的是,一方面鏡頭的透光孔徑比針孔大很多倍,能在同等時間內(nèi)接納更多的光線,使相機能在很短時間內(nèi)(毫秒到秒級)獲得適當?shù)钠毓?;另一方面,鏡頭能夠聚集光束,可以在相機膠片上產(chǎn)生比針孔成像效果更為清晰的影像;
鏡頭的組成:
機器視覺常用定焦鏡頭,并且都是手動調(diào)整光圈,一般不允許自動調(diào)整光圈,鏡頭上有調(diào)焦和調(diào)光圈兩個環(huán),為了防止誤碰動,工業(yè)鏡頭的兩個環(huán)都有鎖定螺絲。
注意調(diào)焦環(huán)不是用來調(diào)整焦距,而是調(diào)整像距,保證清晰圖像落在焦平面上
工業(yè)鏡頭的接口:
物鏡的接口有三種國際標準:F接口、C接口和CS接口。F接口是通用型接口,一般適用于焦距大于25mm的鏡頭,當物鏡的焦距小于25mm時,物鏡的尺寸不大,一般采用C型或CS型接口。
C和CS型接口的區(qū)別:
C與CS型接口的區(qū)別在于鏡頭與相機接觸面(基準面)至相機焦平面(攝像機CCD光電感應器所處位置)的距離,即法蘭距不同,C型接口法蘭距為17,562mm,CS型接口法蘭距為12.5mm。
C型接口鏡頭與CS型相機之間增加一個5mm的C/CS轉(zhuǎn)接環(huán)可以配合使用,CS型接口與C型接口相機無法配合使用。
工業(yè)鏡頭的基本參數(shù)
視場:Field of View,即FOW,也叫視野范圍,指可以觀測到的物體的可視范圍。
工作距離:Working Distance,指從鏡頭前部到受檢物體表面的距離,在該距離下鏡頭可以清晰成像。
分辨率:Resolution,指鏡頭可清晰分辨被拍攝物體細節(jié)的能力,在像平面1mm內(nèi)可以分辨開的黑白相間的線條對數(shù),分辨率的單位是“線對/毫米”(lp/mm)。一般說的百萬象素級的鏡頭,分辨率為100線對/mm。
景深:Depth of View,在景物空間中,位于調(diào)焦平面前后一定距離內(nèi)還能夠清晰成像的縱深距離,也就是在實際像平面上獲得相對清晰影像的景物精簡深度范圍。
焦距:Focal Length,焦距是從鏡頭的中心點到焦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間的距離,焦距數(shù)值小,視角大,所觀察到的范圍也大,但距離遠的物體成像不是很清晰,焦距數(shù)值大,視角小,觀察范圍小,但距離較遠的物體也可以清晰成像,有定焦和變焦兩種鏡頭型號。相見的工業(yè)鏡頭焦距有:5mm、8mm、12mm、25mm、35mm、50mm、75mm等。一般來講,焦距越小,價格越貴。
光圈:Iris,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(nèi)感光面光量的裝置,在拍攝高速運動物體時候,由于曝光時間短,需要使用大光圈。光圈大小一般用F表示,以鏡頭焦距f和通光孔徑直徑D的比值來衡量,當光圈物理孔徑不變時,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越遠,F(xiàn)值越大,光圈越??;反之,F(xiàn)值越小,光圈越大。一般通過調(diào)整通光孔徑大小來調(diào)節(jié)光圈,完整的光圈數(shù)值系列如下:F1,F(xiàn)1.4,F(xiàn)2,F(xiàn)2.8,F(xiàn)4,F(xiàn)5.6,F(xiàn)8,F(xiàn)11,F(xiàn)16,F(xiàn)22,F(xiàn)32,F(xiàn)44,F(xiàn)64。
光圈F數(shù)值每升高一個等級,意味著通光孔徑的面積即進光量降低一半。
最大兼容CCD尺寸
所有鏡頭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(nèi)清晰成像,最大兼容CCD尺寸是指鏡頭能支持的最大清晰成像的范圍。在實踐選擇相機和鏡頭時,要注意所選擇的鏡頭的最大兼容CCD尺寸要大于或等于相機芯片的尺寸。
鏡頭畸變
鏡頭在成像時,特別是用短焦距鏡頭拍攝大視場,圖像會產(chǎn)生形變,這種情況叫做鏡頭的畸變,這是由于鏡頭的光學結構和成像特性導致的,原因是由于視野中局部放大倍數(shù)不一致造成的圖像扭曲。拍攝的視場越大,所用的鏡頭的焦距越短,畸變的程度就越明顯,一般有桶型畸變和枕型畸變兩種,可以通過圖像標定減弱這種平面畸變的影響。
鏡頭的選擇
1、視野范圍、光學放大倍數(shù)及期望的工作距離:在選擇鏡頭時,我們會選擇比被測物體視野稍大一點的鏡頭,以有利于運動控制。
2、景深要求:對于對景深有要求的項目,盡可能使用小的光圈;在選擇放大倍率的鏡頭時,在項目許可下盡可能選用低倍率鏡頭。如果項目要求比較苛刻時,傾向選擇高景深的尖端鏡頭。
3、芯片大小和相機接口 :例如2/3”鏡頭支持最大的工業(yè)相機耙面為2/3”,它是不能支持1英寸以上的工業(yè)相機。
4、注意與光源的配合,選配合適的鏡頭 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原文鏈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dcrmg/article/details/52780799